《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鼓励采用。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制定目的,必须执行的标准。
例如:GB 47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系列国家标准是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制定的强制定国家标准;GB 3095《环境控制质量标准》是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编号依次由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份号组成。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是为满足基础通用、支撑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等需要而制定的标准。
一方面,推荐性国家标准针对跨行业、跨专业需要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物流衔接、信息交换等重大互换性、兼容性问题),制定基础通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术语、图形符号、统计方法、分类编号等基础标准,方法、技术和管理中的通用标准。此外,推荐性国家标准还包括制定跨行业跨领域使用、量大面广的基础件、原材料、设备等产品标准,以及重大民生标准或具有国家战略性意义的标准,例如新材料标准、节能减排标准。
另一方面,推荐性国家标准提供了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所需要的基础标准和技术标准,例如GB 7258—2017《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的制定和实施中规范性引用了GB/T 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 14172《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GB/T 25978《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GB/T 30036《汽车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等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编号依次由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GB/T)、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份号组成。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行业标准是指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侧重于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和服务标准。
目前,我国共有66个行业代号。随着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定行业标准的制定范围、缩减行业标准数量。
行业标准的编号依次由行业标准代号(行业代号/T,如:WH/T,即文化行业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份号组成。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是指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需要的标准。
目前,我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发布了地方标准。随着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地方标准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定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压缩地方标准数量,未来地方标准中涉及农业、服务的标准可能会增加。
地方标准的编号依次由地方标准代号(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据/T,如DB37/T,即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的年份号组成。
团体标准: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
团体标准定位于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截至目前,社会团体制定的团体标准涵盖了所有国民经济行业,主要分布在电气工程、信息技术、办公机械、环保、保健和安全、社会学、服务、化工技术、食品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冶金等领域。
团体标准的编号依次由团体标准代号(T)、社会团体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份号组成。
企业标准: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制定的标准化文件,通常为企业产品类标准、(操作)规程类标准、(管理、操作)规范类标准。企业标准通常在企业内部使用,特别在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安装、维护等环节。
企业标准的编号依次由企业标准代号(Q)、企业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份号组成。
【完】